春节期间,好友带着七岁的二宝到我家玩,为了玩手机,小家伙闹得不可开交。说好了玩五分钟,结果玩了半个小时又半个小时,只要缴他的手机,就哇哇大哭。
闺蜜很头疼,问我怎么办?
我问她是不是铁了心要灭孩子的这个坏毛病,她说是的。我说那好,做到“断、转、说”,情况就会有好转。
断:断掉念想。家长买一个只能接打电话和发信息的老人手机,智能手机回去就锁在抽屉里,任他闹,都不给他。最好把家里的网络也断掉。我侄儿在宜昌上初二的时候,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辍学在家。大哥大嫂没有办法,只好把他送到我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断掉家里网络,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刚开始他完全不能适应,在家里大吵大闹,不肯吃饭。我们绝不让步,跟他讲清楚,他爸妈已经不会再管他,既然到了我们家,就得守我们家规矩,不允许玩电子游戏。后来他发现抗议无效,只好跟着我们一起阅读、运动和学习。在武穴五年,变得阳光向上,高考考出了他自己理想的成绩。
转:转移注意。有经验的老农说,要想地里不长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要想孩子不玩电子游戏,家长要安排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占领孩子的时间,而运动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分泌多巴胺,带来身心愉悦。经常陪孩子外出打球、或者在家里跑步跳绳,进行健康积分奖励。锻炼时间达到5个小时,获得100分,可以挑一个他最喜欢吃的零食,达到1000分,可以去一个地方游玩。把游戏的积分变成运动的积分,通过外在的推力慢慢变成自主内驱力。
说:自我说服。组织家庭辩论赛,主题是玩电子游戏的好处与坏处。让孩子说玩游戏的坏处,家长说玩游戏的好处,谁说得多,谁就赢。因为孩子之前有切身体会,因此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分析得比较深刻,往往会取得胜利。家长给孩子颁发“最佳辩手”证书,并且让他把坏处写下来,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平常,发现身边有小孩喜欢玩电子产品,就让自家孩子跟他们详细地讲其中的坏处。在社交中,有一个有趣的概念:“主观厌恶定律”。如果你莫名其妙地讨厌某个人,在相处之后发现,他真的很值得讨厌,并且随着相处时间越久,你就越来越不喜欢这个人。利用主观厌恶定律,让孩子从心理上远离电子游戏,才能从根上去解决问题。
《人性的弱点》作者戴尔卡耐基说,永远不要去指责他人,因为指责是毫无意义和作用的。如果我们总是批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哪怕他们真的有愧疚之意,也会在批评声中化为乌有。所以,我们不妨用上“断、转、说”,在“断掉念想、转移注意、自我说服”中,感受到教育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