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所以会成为诸葛亮,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他的思维能力超强。
听我举例细讲。
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国内大部分敌对势力都已经被他消灭殆尽,唯有刘备和孙权仍在与之抗衡。
曹操不爽,本想直接跟两人狠狠干一仗,又担心自己军队内部受伤,于是转而在两人内部抬杠,先差人去说服孙权,望能与他一起联手对付刘备。
果然,东吴大部分文臣选择对曹操投降。
局势对刘备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三顾茅庐才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出山后,第一个任务就是说服孙权不得与曹操为伍,而应与刘备结盟。
在面见孙权之前,东吴的文臣谋士首先对诸葛亮各种发难,表现得最傲慢的是张昭,他说:
“刘备既得了诸葛孔明,如今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已无容身之地。”
言下之意,刘备得了诸葛亮,形势也未必见好转,你诸葛亮不也就那样。
怎料诸葛亮不急不躁,他笑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如同病入膏肓的重症病人不可陡然下猛药一样,刘备由于实力不如曹操,退让是为了更好地壮大自己。同时刘备在战场上虽然吃了几回败仗,但他却因为照顾当地百姓而宁愿不取江陵,其大仁大义的作风,其实早已捕获了十万百姓的民心。再说了,胜败乃兵家常事,就像刘邦当年也一再败给项羽一样。可毕竟刘邦在垓下一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国家大事、天下安危,需要智才深谋远虑,怎能跟仅凭一张嘴就高谈阔论、巧言令色的人一样呢?”
诸葛亮一番话,不仅把刘备吃败仗的事作了言简意赅的解释,更把傲慢无礼的张昭以牙还牙地怼了回去。
接着,虞翻也跟着咄咄逼人,他问诸葛亮:
“曹操如今大军百万,你认为你们有什么能力与之抗衡?”
诸葛亮不慌不忙地答:“曹操的兵力都是袁绍和刘表的乌合之众,没什么可怕的。”
虞翻冷笑一声,接着道:
“你们兵败当阳、夏口,却还说百万大军没什么可怕,真是大言不惭。”
诸葛亮依然表现得淡定自若,他说:
“刘备只有几千仁义之师,却敢于抗衡曹操百万残暴军士;而如今东吴有长江之天险,又兵精粮足,却还有人想屈膝投降,岂不令天下人笑痴?”
诸葛亮英明,以其人这道还治其人之身,顿治得虞翻不敢再出一声。
然后,薛综也跳出来渗和:
“曹操现在拥有天下的三分之二,刘备不自量力,非要与之较量,岂不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一听这话,诸葛亮火冒三丈,再也懒得跟这些鼠目寸光的懦弱小人周旋,他厉声说道:
“说这样种话的人,简直是没有君臣父子,失了天理伦常!你也是汉臣,如此想法,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和曹贼祖先食汉䘵去篡权夺位有何区别?我懒得跟你争辩,你快靠一边去!”
虞翻还没来得及靠边,众目睽睽之下,早已失破了脸面。
不过这些家伙个个生得贱,骂退一个又来一个,陆绩也自作聪明,他说道:
“可曹操毕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这是有据可查的;而刘备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凡夫俗子,出身低贱,哪有资格抗曹?”
诸葛亮正色道:
“这正说明曹操的祖宗皆为汉臣,既为臣子,自己却带头欺君岡上,说明他就是汉朝的乱臣贼子;而刘备也不缺官爵,他的官衔正是当今皇帝依照世宗祖的族谱赐封的,可你怎么能够称他是凡夫俗子?再说了,我汉高祖刘邦出身也不过一个小小的亭长,刘备卖草鞋难道就低人一等吗?你这都是小人之见,我不想与你浪费口涎。”
陆绩被他批得面红耳赤之后,再也听不见他的下文。
一番据理力争唇枪舌战,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智压群雄,不久,孙权姗姗出场。
诸葛亮说理,不在于长篇大论,而在于话语的精巧奇妙与逻辑上的环环相扣。继续秉承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的雄辩口才,诸葛亮最终将孙权说服。从此孙刘二人联手抗曹,天下确立起“天下三分”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