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于20230320
这段时间上班,坐下来的第一件事是读《金刚经》——准确说,是“啃”《金刚经》。
白岩松讲过一句话,我是赞同并铭记于心的,他说“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的!我也曾经告诉我的学生,字典是我们一辈子的老师,没有哪个老师可以陪伴我们一辈子,但字典可以。我自己是很喜欢看字典的,更别说遇到生字的时候了。
读佛学经典,查字典是免不了的,我一般情况下快速查阅的是小学生用的《新华字典》,但如果我有疑问,我就会查《现代汉语词典》,再要追本溯源,那就查《辞海》等,这些工具书对我而言都是必备的。
网络上的资料可以看,可以参考,但如果与我心中的想法不同,我还是喜欢从工具书里找答案。
今天读《金刚经》,遇到了一个字“叡”(rui 4),我一开始以为它是“睿”的繁体字(睿,rui 4 指目光深远或明智),但心里又想,它为什么要去掉“又”字呢?我知道“又”字在《说文》里是象形字,手也。又字的本义就是右手。难道说“睿”指目光,所以不再需要“手”,就把它去掉“又”?“又”字后来表示重复再,或者表示几种并列,又可以表示递进而且,难道是古人谦虚,无需强调“睿”之意,所以把“又”删去?
像“爱”字为什么要去掉“心”一样,我想不明白“叡”为什么要去掉“又”。所以我习惯性地再探究。结果看到网上说“叡”是“睿”的异体字,而不是繁体字。
那么异体字和繁体字有什么区别呢?
异体字是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其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而“异体字”的概念又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异体字是指跟规定的正体字同音同义而写法不同的字。注意: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正体字”,也就是说,这两个字相当于一个是“正版”,另一个是“盗版”。
例如“‘A’是‘B’的异体字”一句中,“A”是狭义的异体字,“B”是正体字。
广义的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例如“‘A’与‘B’互为异体字”一句中,“A”和“B”都是广义的异体字,不分哪一个是正体。
那么,到底“叡”是不是“睿”的异体字呢?我们再继续分析。
我们先看看有关繁体字的解释。
繁体中文即小篆演变为隶书(之后又出现楷书、行书、草书等书法)后产生的中文书写体系,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直到20世纪一直是各地华人中通用的中文书写标准。195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繁体中文的基础上所做的简化形成了新的中文书写标准,即简体中文。简体中文主要由传承字以及195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推行的简化字所组成。
“繁体字”这个词只在一个字存在简化字时使用,如某汉字无对应的简化字,则属于传承字范畴。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叡”和“睿”字。
“睿”的字体演变过程
由此看来,“叡”是“睿”的老祖宗。“叡”的出现早于“睿”。那是不是老祖宗就是正体字呢?
“睿’字最早见于商朝金文,会意字。从目,从谷省,合起来以眼睛看得到山谷深远处手捡残骨来表示看得深远,以目光看得见山谷中的残骨表示目光远,本义是通达、目光远。
后来逐渐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最后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睿”。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所组成的,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
《康熙字典》的相关记载
“睿叡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