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东渡
1905年8月,李叔同站在了东渡日本的船头。面对着茫茫大海,他在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列强环伺、民众愚昧,诗词文章没有太大的号召力,非新观念、新风气、新科学无以救国。就像他东渡前写的《金缕曲》。
一曲歌罢
掉头东去,
二十文章惊海内
毕竟空谈有何用
……
他带着文艺淑世,以美育立人的理想,立志要做把西方文艺引入中国的践行者。
他决定主修美术,兼修音乐。
1906年10月4日,日本《朝日新闻》、《国民新闻》纷纷报道了中国青年李岸报考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的消息。李岸就是李叔同,在经过一年多的日语学习和准备后,他终于如愿以偿。
当时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很多,但主修艺术者凤毛麟角。李叔同再一次以自己的特立独行的眼光震惊了众人。
他天资聪慧,对艺术有着无与伦比的灵气和热情,他的进步非常快。他之前的中国画已经有了很高的造诣,吸收西洋画的理念技法后,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人才济济的东京美术学校脱颖而出。
他的作品《静》、《停琴》、《静物》、《昼》两次入选白马会画展。这是代表日本西洋画最高水平的画展,一般只有教授和大师级画家的作品才能入选,但李叔同却以一个学生的身份跻身其间,可见其艺术造诣之精深。他是白马会上名副其实的黑马,而且他是唯一一个入选白马会作品的外国人,这个荣誉至今也没人能打破。
在刻苦研习美术的同时,李叔同对音乐的追求也丝毫没有放松。
刚到日本,他就以“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理念,创办了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从策划、编辑到美术设计,都是李叔同亲力亲为。
1906年12月13日,音乐小杂志在东京创刊,并远渡重洋,在上海发行。让一股音乐的新风吹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李叔同在这本倾注他音乐理念和精神的小杂志上谱写了众多歌曲,其中《隋堤柳》、《春郊赛跑》、《我的国》广为流传,传唱不衰。
当时,中国古诗词在日本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研习中国诗词的团队不在少数,李叔同也加入了有日本汉诗名人森槐南、大久保湘南领导的“随邀吟社”,经常参加诗会,还在《随鸥集》上发表过《春风》、《朝游不忍池》、《前尘》程等诗作,获得一致好评。
李叔同留日期间,也是日本话剧新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种氛围也深深刺激和感染了李叔同。新戏全新的创作和表演方式,正好可以起到“宣传新思想、开拓新风气”的作用,他敏锐的觉察到这是中国新戏必然要走的路,他决定当这个先行者。
1906年冬,李叔同和同学曾孝谷创办了以“改良戏曲、转移风气”为宗旨的新戏团体“春柳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新式剧团。
这一年,中国南方洪水泛滥,灾情严重。为尽微薄之力援助国内同胞,“春柳社”决定公开义演。李叔同对戏剧表演并不陌生,他自小随母亲看戏,少年时就是戏剧票友,曾自创过文明话剧《文野婚姻》,他还粉墨登场,表演过《八腊庙》、《黄天霸》等剧目。
但新剧的编创表演还是给了李叔同极大的挑战。他们选取了当时畅销的法国文学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作为表演剧目。当时“春柳社”仅社员数人,且无女性,于是身材硕长、体态优雅的李叔同还得饰演女主角玛格丽特。此前,中国戏剧舞台上从无男饰女角,这注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907年2月11日,中国人主演的现代话剧终于在世界舞台上亮相,但第一次亮相便光芒四射,惊艳海外。李叔同饰演的“玛格丽特”更是璀璨夺目,让人为之倾倒。日本话剧界对此给予极高评价。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毫不吝啬赞美之词,他说:“中国的徘优使我最敬佩的便是李叔同君”。“李叔同君确实放了一把新剧的烽火”。
春柳社一出手就不同凡响,中国话剧一炮而红,在日本有了不小的名气。不少留学生都慕名加入,队伍迅速壮大,一度达到80余人,其中就有后来中国话剧界的大师欧阳予倩。
1907年6月1日,被誉为中国话剧的新纪元,因为这一天,春柳社的五幕剧《黑奴吁天录》登上了日本东京最大的戏院——本乡座。
《黑奴吁天录》改编自美国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旨在表现被压迫民族的反抗精神,这是李叔同和春柳社用话剧以最直接的方式发出救亡图存的怒吼。
这次公演盛况空前,影响力更大,诸多中国留学生都慕名而来,其中就有鲁迅和周作人兄弟。日本戏剧界名流平内逍遥、伊藤青青园等都到场观看。
《黑奴吁天录》演出非常成功,日本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起轰动,众多日本戏剧界名流都争相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话剧人的欣赏和敬佩。
不久,同样的剧本被留学生搬回了中国,搬到了上海。在上海的兰心大剧院,中国新话剧的种子,终于在漂洋过海后开始绽放在中国的舞台上。
后来曾赴日本留学的周恩来总理在建国后接见话剧界人士时曾说:“你们将来如果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了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