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凯歌~
本文约2400字,预计花费您的阅读时间为10分钟。
本文部分言辞过于犀利,以下人群可能会破防:
①老板们
②认知低下的工贼及脱离打工人立场的HR们
③喜欢做职场卷王的人
前些天在小红书上刷到这么一个帖子:一位博主在书店看到这样一本书,标题是《离开公司,你什么都不是》(因为没截图,忘记了是什么人写的,但标题印象深刻)。这位博主应该也是个打工人,他看到这样的书自然很不爽,发了帖吐槽。
我看到评论区清一色的都是骂这个作者,“估计是哪个老板写的”“这出版社能给他出书,价值观也就那样”等等。
我也很纳闷,都21世纪20年代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思想,现在早已不是“谁离开谁就活不了”的社会了。
一、这是一个相互协作、相互成就的年代
很多老板们还自以为给员工提供工作,员工就必须感恩戴德,必须给老板当孙子。
但实际上,老板和员工,法律上是雇佣关系,实质上只不过是合作关系。没有谁是能踩在另一方的头上的。
工作就是商业活动的一环,无非就是一方出钱、一方出力。
公司的产品/服务横空出世,积攒口碑和流量,离不开每一个产品研发、销售、运营人员的努力。
一些大厂或优质企业的工作经历,也或多或少能为员工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亮点,甚至为员工单干创业提供专业背书。
我在之前的文章《时间的陷阱——谁的时间更值钱》里写到过,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双向关系:
穷人缺钱,但不缺时间
富人不缺钱,但缺时间
因为富人们赚钱势必要付出时间的代价。他们想赚更多钱,那么要做的事情就异乎常人。但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上天并不会因为你是富人,你每天就能有25、26小时,更不会让你每天不用吃饭睡觉,节省8小时。
因此有些事情,只能花钱请人做。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上才产生了就业活动。
还记得我以前在银行工作时,我那个网点的行长有一次在早会上说了这么一句话:“是银行成就了你,不是你成就了银行”。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事实上,我所有能变现的阶段性成长,没有一个是靠银行的资源获得的。
①银行的工作经历,可迁移性极差
银行基层的工作经历,只能再换银行的基层工作。
我记得有一次看其他银行的社招,除了工作年限要达标,应聘总行岗位的,还需要自己在上家总行工作过才行,只有基层工作经历不行。
但说实话,能在一家银行总行工作过多年的,大概率也不会去换另一家银行了。
对普通职员来说,想去的岗位,永远被不需要这个岗位就能混得好的人占有。
PS:大部分银行总行的调任,都是需要靠关系、靠各种非明面上的手段的(除非能力极佳,能惊动更高一级的省行,还是有可能通过能力升迁的)
②银行的KPI要求,就像一个病毒源,不断传染着员工的关系链
看看总行整天搞什么社保卡开户数、ETC开户数、手机银行开户数、时点存款/贷款数,最后还不是要靠榨员工的人脉资源来凑数。各种打电话、发朋友圈,次数多招人烦了,甚至还会被一些朋友拉黑。
但凡总行的领导们能认真做点调研,就知道银行人的亲友圈早就因为这个而怨声载道了。
有些银行的金融产品,说实话,都是智商税,中看不中用,受众面很窄。拿一个受众面很窄的东西,想普及到全体大众本身就不科学,是违背营销规律的。
内勤的柜员们和外勤的客户经理们不惜以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代价,换来的只是业绩不达标被扣钱,还要被这些管理层骂。最后两头都不讨好。
最让我心寒的是,同样是金融工作者的我爸,竟然还说业绩不达标是我自己的问题。
自己的儿子受委屈理所当然,银行整天对员工整幺蛾子就是合理。
二、懂得分钱,才是创业成功的精髓
说到分钱,相信有个别老板会破防:“我辛辛苦苦创的业,我的利益凭什么给别人”。持有这种观点的老板,思想一定是片面的,注定做不大。
现在早已不是“努力就一定成功,成功一定就只是努力的结果”的社会了。
你能赚钱,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你的客户,真的全是你自己挖来的?没有靠别人的人情和流量资源?你的公众号,全都是你自己写的、自己排版编辑的?
我敢打包票,不可能。
公众号“剽悍一只猫”的主理人猫叔在《明智创富指南》一书的第230页说过这样的话:
不要以为你做成了事情,单纯是靠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你能过上现在的生活,一定有很多说得清楚或说不清楚的因素在起作用。
同样地,在这本书的第161页有这样的一段话:
做事情,如果有了不错的结果,千万不要说这只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这是简单归因——毕竟,因素有很多。
为什么很多老板天天闲的没事去学习胖东来的优质服务,但最后却并没有什么用,就是因为最关键的一项他们不愿去做——那就是多给员工分钱,多善待员工。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可以说赚得不少了吧,但你要知道,这还是他把所有收益的大头都分给员工,而且工作张弛有度、不卷的结果。
于东来学历不高,早些年还经历过巨额负债。他自己从底层走上来,非常清楚打工人的不易,员工们的付出,他都是真真切切看在眼里的。胖东来能有今天的口碑,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日常工作。
但其他老板们呢,自己爬上来了,就忘了当初的痛。自己淋了雨,看不惯别人打伞,就要拆别人的伞。
三、细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学会多维度思考
最后,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就在做思维导图知识创业。我的事业如果做大了,我所有的金钱收益,40%是自己的努力,40%是我爸妈的功劳,另外20%是其他人给我的帮助及运气因素。
虽然我在上文提到了我爸说了让我很心寒的话,做了让我很心酸的事。但我后来随着阅读的增加,认知的提升,我的心态也放平了。他从业几十年,思想相对固化,难以改变,我也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对我来说,只要他不再干扰我,就是最好的支持了。
这里说个题外话,有一年过年,我爸喝醉了酒,竟然让我顶着能见度不到30米的大雾开车连夜回家。
那次,我内心的怒气直接爆发,甚至为了防御自己,被迫和他动手拉扯。
那之后,为了自己心态不被打扰,我不再在家住,搬到了靠近郊区的外公生前留给我们的老旧小区的房子住。
2023年之后,因为一些原因,我爸也不怎么说我了。
不过,他还有一丝基本的家庭伦理道德。他的单位食堂每天提供很多饭菜,但他自己饭量又不大,又爱挑,所以每次把饭打回家,他都会留给我和我妈。
我自己这几年过惯了极简的生活。因为我的大脑能量基本上全部用于知识创业,每天除了阅读、写作、写思维导图、发公众号、打磨作品等等,其他的生活琐事我是一点不关注(包括如何做一个好菜,如何选择衣服,到哪里修电动车、卖破烂等,甚至连我家养的猫我都只负责管好水和粮、铲铲屎)。食堂的饭菜除了那些容易刺激反胃的食材,基本上有啥吃啥。所以,某种角度来说,我爸也算是为我提供了后勤支持。
总结
其实劳动者并不求老板能给他们发多少工资,但这些公司老板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你的成功,决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成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你一个光杆司令是掀不起大浪的。
一些能力强的劳动者,老板们要做的是加薪重用,提高待遇,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刺头,觉得他们会威胁自己,更不能觉得自己的公司作为用人单位,就能在劳资市场上为所欲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