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看春晚。
习惯性不看春晚,改稿。
想到前天说的程启让为主线的文,那就必须得追溯一下原著的线。每个演员肯定也会做的功课,写文当然也要如此,否则不了解的部分也就没有发言权。不知道它怎样从一本书变成一台戏,而戏里的每个人扮演怎样的具体角色与作用,这都非常重要。
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程启让的人生,因为喜欢金老师的诠释所以愿意去做这件有趣的事,比较注意的落脚点还有他对三个女人的态度,老婆,林熙月,闵慧,从这三个不同的切入点,就能够打开这个角色虽然不很庞大的细枝末节,却也能够做到如何具体而微地呈现人物的变化与内部撕扯。
微表情和细节台词的处理,是演员本人对于角色的馈赠。对长无绝的喜爱也是如此,如果不是金老师的长无绝,那么就不会是这样的长无绝。
原著小说里其实没有给教王太多的具体表述,比如说他长什么样?记得以前第一次读会觉得就是个老头,完全没有芝兰玉树仙风道骨,虽说妙风与教王的羁绊在原著小说是重要的关于放弃与舍弃部分的重头戏。
可是如果不经具有画面感的个体诠释,也难免就会忽略为一个工具类型的角色。让每个不是很大的角色清晰呈现,让你知道他是真实存在的,真听真看真感觉。
从程启让的视角下他在想什么,怎么理解亲密关系,如何理解对他纵容又妥协的从属者林熙月。
与老婆的关系是怎么走到相看两厌的地步?
与闵慧之间,最初也是君子风儒雅非常的学长。
去掉对于主角的打光,是真的喜欢程启让这个类型,情商随时随地微妙调控,双商都在线,那是什么样的过往与经验让他走上了这种错位人生?
都值得考量。
倘若作为一个初涉职场的女孩子,会爱上程启让这样的上司,最后终于泥足深陷,感到彻底从失望到绝望,要经历怎样的心路历程和磋磨。也不要就完全觉得玩弄人于股掌就快乐,程启让会把很多不好的感受释放给林熙月。因为,林熙月的中心就是程启让。无论是不是爱,他们一同沉沦与错位。
闵慧因为有自己的真命天子,如果没有又会怎样?还是否能够坚定?
程启让与老婆又是怎样相识在一起的?人不可能上来就深仇大恨,很明显老婆对他是有情绪的,还并未全然的心死,只是因为太了解程启让这个人的本质了。
所以才会觉得林熙月特别的傻,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闵慧就聪明的多。实际是不是聪明,也不得而知。毕竟他们是两条平行线。
是为了丰沛主线人格与任务所在的。
那么,程启让如果必然还是走到最后一步,又是如何一步一步错位,就值得探讨一下。
腹黑的上位者本身就是一种至刚的能量体。这种能量的释放就是内力与张力,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风景,本来被人揍一拳的猥琐男该人人喊打,主要是眼镜还被揍到地上去了……这个细节就太犀利了,演员能够在角色中臣服于他本来的样子,角色是什么而他就成为什么。
于是被征服,愿意为了这一甜隐线填充全程。
因为它必不可少,这种臣服于角色本身的当仁不让的戏剧表现力,是喜欢一个演员最大的缘故。
有人会走着走着就忘了,看到过一个金老师的采访,对角色的理解和爱都很深很深。天生的演员就该是如此。
以前特别喜欢《春宴》,里面的男主许清池,看这部剧,常无意识把程启让代入进去。
甜宠的文本或影视作品,到头来也不是纯粹的脸谱化,喜欢住在程启让灵魂内部分离的那个部分,魔鬼释放出来,会是怎样的颜色。
他怎样走到最终那一步,令人很想去了解。从此住在了记忆与思索的一部分,心目中的很多白月光一样的男主都自动代到程启让,都有别样不同。
如同一滴水看见海洋,以小见大。一颗钻石看到永恒,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