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王春燕)10月12—13日,中国农村发展学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村发展学年鉴编委会主任高培勇出席研讨会。
王昌林在致辞中指出,农业地区、城市化地区和生态地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空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直接决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成色。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立足中国国情农情,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农村发展,分析农村问题。要充分研究历史上的乡村发展经验,将以往学科研究方法、学术传统与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实际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要根植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沃土,以农村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形成一套科学、全面、系统的中国特色农村发展体系。要在对世界各国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更加符合新时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致辞。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高培勇表示,中国农村发展学要实现研究对象的再聚焦,也就是说,要从农村发展运行的一般规律出发,紧紧围绕中国国情,在实现一般与特殊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提炼和揭示中国农村发展运行的规律。中国农村发展学自主知识体系,不能是以往农村发展学理论体系或农村发展学教材的简单修订版,不能是以往西方农村发展学和社会主义农村发展学的拼接版,也不能是中国现行农村发展制度及其运行实践的注解版。必须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造,重新设计框架,聚焦中国农村发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炼出标识性概念、范畴、表述,推动建构中国农村发展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认为,农村发展学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必须从我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发展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批判性地吸收借鉴西方农村发展学中的合理成分,推进中国农村发展学“三大体系”建设,构建中国自主的农村发展学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加强中国农村发展史、思想史研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发展史、思想史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何秀荣谈到,各国人文和社会科学之间既具有共性、也存在特性,各国特性是整个学科知识和学科体系的补充和丰富。必须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具有世界视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努力使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体系中的重要贡献者。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祖辉提出,小农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不可忽视的因素,解决好小农问题有助于更好实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农村发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要考虑小农与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的出路在于,通过社会保障退出农业,通过城镇化转出农业,通过自身提升融入现代农业,通过特色农业吸纳小农,通过农业服务体系消化小农等。
“要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中国农垦经贸流通协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总畜牧师张天佐认为,在土地分散、经营权不流转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集中化服务把千家万户农民干不了、干不好、不愿干的农事环节集中起来,交给服务组织去干,服务组织把先进品种、技术、装备、组织形式和人才资金等现代要素导入农业,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这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主持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机构的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学科建设与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主办,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农村发展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农村发展学”优势学科、“农村经济学”重点学科协办。
会议现场。本网记者朱高磊/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王晏清
新媒体编辑:崔岑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