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词条:《财富的真相》李笑来
李笑来,男,朝鲜族,1972年7月12日生,吉林人,畅销书作家、区块链专家、天使投资人。
INBlockchain硬币资本创始人,投资了区块链项目。曾在央视采访中自曝拥有六位数比特币。
出版发行《把时间当做朋友》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自学是门手艺》等多本畅销书,激励了中国一代人终身成长。
2018年7月因“录音门”事件被公众所误解,并于同月在界面新闻独家回应 后持续通过法律手段为自己维权,均已胜诉 。
5.为什么要格外重视视频号?
之前我们说过,绝大多数人缺的并不是机会和本钱,真正缺的是能力。但是,反过来,在能力具备的情况下,错过机会就是极为可惜的事儿了,是吧?更何况,经过一小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你的认知,以及你的商业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若是进步过后的你竟然还是错过了机会,那么,肯定更为可惜。
微信视频号在2020年上半年开始内测的时候,很多所谓的“业内人士”、所谓的“专家”都不看好。他们的理由非常丰富,且貌似逻辑严谨,甚至相当系统,比如:
短视频平台早已经是快手、抖音这种“后起之秀”的天下了;
微信从来都做不起来“需要堆上大量人力才能做好运营的事情”,虽然做技术绝对没问题;
年轻人不玩微信的……我也不是没打开看,一看都是中老年人在那里讲道理,那谁看啊?!
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个格外有趣的现象:
越是微博大号、抖音快手大号,越是不重视微信视频号。
他们即便是“勉为其难”地做了,最终也是“浅尝辄止”,看着自己发过的那几条数据表现并不好的内容,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兴趣和动力——进一步验证了他们自己原本“对微信视频号并不看好”的判断。
真的是很典型的“被自证预言进一步禁锢”的案例。反倒是一些零起点的素人们,行动迅速、思维敏捷、调整及时、进步神速……我猜,主要是因为他们天然有“空杯心态”吧——当然,肯定还有更多的原因,随后的内容中我们会不断剖析。
微博上的几个超级大号,都是明星号,姚晨,八千多万粉丝;陈坤,九千多万粉丝……姚晨和陈坤都是极好的演员,这毫无疑问。但,有另外一个问题要问: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很难再有什么别的明星的粉丝量(或者,严肃点,叫作“影响力”)能够超越他们呢?
虽然原因可能众多,但有个比较核心的理由:
他们俩(的账号)都是“跟着微博一起成长的”。请你仔细想想,这一条理由是不是很重要?
他们也不是故意的,但,偏偏在时间上“恰巧”赶上了,于是,相当于完整地参与了微博的起步与发展甚至崛起的整个过程。我们把这种“运气”叫作“共同成长红利”。
有一件事是我们很容易得知并确定的:
微信肯定是所有提供短视频服务的平台之中“唯一绝对不缺用户的”。
因为,只有微信才能做到,“只要我准备好了,转瞬间就能激活12亿用户”——这个数字,准确地讲,指的基本上是全国所有持有智能手机的人。
那最初被很多人所不齿的“全都是中年大叔在那里吭哧吭哧讲道理”么,其实是另有原因的——那是因为说这话的人,有这感受的人,自己已经人到中年,所以,自己的通讯录里的好友全都是中年人,所以,算法给他们推荐的全都是那样的内容。
至于“年轻人不玩微信”,从来都是个伪命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微信已经吞噬了整个互联网之后,还在鼓吹“哪哪儿平台上年轻人多”的,基本上都是缺乏全面思考能力的——“年轻人多”或者“年轻人占比多”,实际上说明的恰恰是那个平台的整体用户基数比微信少啊!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实嘛!因为微信上有的可是所有用户。
更为重要的是,微信是个商业生态圈,电商是商人们最应该关注的领域,请问,年轻人消费能力强吗?虽然我自己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我很清楚的是,我自己年轻的时候消费能力几近于零——真正有消费能力的,是中年人,更强的是老年人,难道不是如此吗?
还有更为关键的点没说呢!在我们眼里,微信视频号的意义之所以巨大是因为两个方面。
首先,这是微信第一次开始涉足“熟人”之外的世界。在此之前,微信被牢牢定位在“熟人社交”领域。微信的第一版简介非常简单:
熟人间的通信工具,可以免费发短信和照片。
十多年后的今天,熟人社交被微信全部占领且牢牢掌控之后,它开始发力一度人脉之外的天地。事实上,“微信群”就已经开始涉及二度人脉了,“在看”,就是三度人脉理论(与之相对的,更早被人们所熟悉的是“六度人脉理论”)应用了;
现在的视频号,终于和微博一样,是“面对整个世界的广场”了。然而,与微博完全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微信有另外一个“杀手锏”,或者也可以称为“护城河”的东西:
微信支付。
除了微信之外,你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其他应用可以做到全方位的全覆盖了:
用户全覆盖
社交全覆盖
内容品类全覆盖
交易环节全覆盖
最令人兴奋的是:
这是一次素人的绝佳机会!
换句话讲,这是平民的机会。从2012年8月底,微信推出微信公共平台开始算起,到现在差不多整整八年了,创作者网络版登录页面上,有一句话从一开始就写在那里,从来都没有变过: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这很可能是未来五到十年里所能遇到的最后一次互联网流量瓜分机会。
仔细琢磨这句话吧——用越长的时间琢磨越好,越使劲越好。因为,未来的6~18个月,不管你自己有没有发生变化,你必然能够看到的是,有很多人会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