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在合适的时候介入,也在合适的时候退出,这是孟母的智慧。
孟子成年之后,希望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当时他所在的齐国不给他这个机会。倒是西边的宋国国君,对孟子的学说很感兴趣。孟子想到宋国去,又担心母亲年事已高,无人照料。怎么办呢?
孟母主动跟儿子表态了:“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
大意是说,在古代的妇人有三从之义,没有自专的道理。小的时候从父母,出嫁之后从丈夫,丈夫死后从儿子。如今你已经成年了,而我也老了。你就行你的大义去吧,我会谨守我的行为准则,也会遵从你的志向。
时下的我们,不必赞同孟母关于女性自身定位的这番议论,但我们却不得不佩服孟母对儿子的放手:你既然志在四方,那我放手让你去好了!
一番话说得孟子豁然开朗,也跟他的前辈孔子一样,去周游列国,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这个故事好在哪里?好在对儿子的真正理解和尊重。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抓住儒家“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规劝着子女,也束缚着子女,剪断子女的翅膀,也拉低他们的天空。但是,生活在两千多年前,一辈子不出闺门,把一生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的孟母知道,儿子不是自己,爱也不是绑架。孟母看似只是个小女子,其实,她的心里有星辰大海,所以,她才让孟子看见了星辰大海,也发展了儒家思想的星辰大海。
孟母不是儒学大师,但她能从小处而见大节,由教子而教万民,不愧为《祭孟母文》里所评价的:“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蒙曼女性诗词课·邦媛》阅读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