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过去了的
文/左月
今天,看到于敏老师发给孙儿的《文苑》报,我不由得浮想联翩。
时针倒拨30年,1994年,老友、语文组同事程国晨老师动员我参加赤峰市文学艺术爱好者协会,作为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我当然乐于响应。
当时,协会主办的报纸名叫《文苑周报》,主编娄焕国先生是小弟广喜的高中同学(写过一部长篇《落榜记》)。报头题字,是时任内蒙古作协副主席张长弓先生的隶书墨宝。娄先生不仅是文人,也是社会活动家,在经营文字事业上,很能联络同仁,开疆拓土。
1994年,我在《文苑周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文字,是《春的寻觅》,那是我七易其稿写成的抒情散文。受到龙占国老师的肯定。现在看来,那篇豆腐块有为文造情的痕迹。
同一年第二篇发表在《文苑周报》上的文章是《醒来刹那间》。一中刘杰老师当面跟我说,他读了两遍。刘老师是语文教师,比我大17岁的语文教学老前辈,也是后我一期加入赤峰市文学艺术爱好者协会的会员,他的评价对我鼓励不小。还有,这篇文字,给我带来3元稿费。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笔稿费,数额虽小,却也能从侧面证明,娄焕国主编也很欣赏我的这篇文字。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在《文苑》报上发表了一系列随笔。
此外,年年组织自己的学生参加赤峰市“文苑”杯征文比赛,不少学生获一、三等奖,当然优秀奖也不少。2011年,在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我与老伴均获特等辅导奖。
同样爱好写作,重视以文化人的老校长孙像辰先生,曾向我推荐一篇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感人文章,写一位军人的妻子在墓前祭奠牺牲的爱人时,在坟墓上插满了他生前爱吸的香烟。这个细节令人动容。老校长说,广华,你爱写文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
后来,在教育工会主席陈光武先生主编、陈明新老师任责任编辑的教工内部刊物《桥》上,我发表了《蓦然回首》。这篇怀念姥姥的文字在散文栏目“桥畔漫步”头条发表,老校长对我的这篇散文给予了充分肯定。
1996年,我在《桥》上发表《生命,本不该如此结束》,表达自己对于车祸的感慨与认识。
同一年在山西省刊物《青少年日记》上发表《日记的功能》一文,结合个人体验,介绍了日记的8种功能。
2000年,在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阅读与写作》上发表书评《<广笑府>讽刺艺术管见》,2003年又在本刊发表电视剧评论《从<父亲进城>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2006年,在陕西师大主办的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发表《<列夫•托尔斯泰>解读存疑》,2009年在山西省中语会主办的《语文教学通讯》上以论文摘编形式发表《议论文要素之我见》。
经书友孙洪恩兄铺路搭桥,我先后拜访了刘玉琴、张向午、戴云卿三位赤峰籍中老年名作家,并经刘老师引荐,王樵夫老师批准,于2017年加入了赤峰市作家协会。
承蒙李文宏老师、王樵夫老师、鞠志杰、于峰老师不弃,我先后在《红山晚报》《百柳》《赤峰日报》上发表了若干随笔、散文、游记。其中以《红山晚报》为多。而鞠志杰老师既肯定我的文字功底,更直言不讳地指出我写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我写东西跳出小我,面向公众,给读者以启迪和助益。鞠老师的批评切中肯綮,让我心悦诚服。
旧体诗词写作方面,也是经程老师撺掇,我先后于2006年、2008年加入了赤峰市诗词学会,而学习旧体入门,是2010年合校到安庆沟中学后,结识了谙熟旧体诗词写作的杨柱老师后,在他指导下,主动在实践中学习七律格律。在陈光武老会长的助力下,2014年,与杨柱老师一起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
陈老光武知道我爱写文章,点拨我,为《松山诗词》写点诗词评论,于是2013年,我写了评价霍宝珍老师现代格律诗《磨刀石》的文章《平淡之中有真味一<磨刀石>浅析》一文发表在《松山诗词》上。这篇文章被老爸激赏,说超过我以往的任何文章。由此还引发了老爸的创作激情,他后来不仅写了新体诗《磨刀石的自述》,还写了不少诗词评论联赋鉴赏文章。而我本人后来又写了欣赏老校长《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和欣赏程国晨老师《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诗评。
2017年,我被《松山诗词》编辑、天骄诗社社长周子雷老师拉入“松州雅集”群,每天晚上,挤出时间与子雷老师、董老文海、刘凤英大姐、赵爱华老师、柱弟、小弟广喜,以及后来加入的赵志军老师联对互动,并且每半月由柱弟命题写诗填词。自我感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随着二孙子出世,我与老伴兵分两路,再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去吟风弄月,说古论今了。毕竟,对于两位退休教师,孙子,是我们最重要的作品。
余生可贵,变数太多,在自己力量可控的范围内,经营好孙子、照顾好老人是正业,而阅读与写作,只能是名副其实的业余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