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早勤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一生 “追茶”,他为植物界疯狂 “上分” |张宏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20 08:11:29   浏览次数:1  发布人:7e91****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2025年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雨生百谷”,正是茶树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气里,我们追忆一位用一生丈量青山、用科学守护茶香的植物学家——张宏达。 张宏达,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山大学植物学教授、中国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和植物资源保护研究,成果丰硕。 他曾在密林深处发现濒危的“猪血木”

    编者按

    2025年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雨生百谷”,正是茶树生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气里,我们追忆一位用一生丈量青山、用科学守护茶香的植物学家——张宏达。

    张宏达,中国著名植物学家、中山大学植物学教授、中国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长期致力于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地理学和植物资源保护研究,成果丰硕。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他曾在密林深处发现濒危的“猪血木”,为山茶科植物填补演化的空白;他跋涉云南茶山,用严谨的学术研究为普洱茶正名,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茶的源头;他在实验室里解析茶叶的奥秘,命名“可可茶”,让更多人能安心品味茶的芬芳。

    谷雨时节,茶树吐翠,嫩芽在春雨的浸润下舒展身姿。在悠悠茶香中,张宏达与茶的故事缓缓展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张宏达工作照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1

    发现极度濒危种猪血木

    1935年8月,张宏达考入国立中山大学生物学系。当被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生物学专业时,张宏达回答说:“关键是兴趣,我喜欢念这个,我是乡下人,对生物比较熟悉。”

    张宏达一生在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等多方面均有突出成绩,陆续发现了7个新的植物属和近400个新的植物种,其中在金缕梅科和山茶科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宏达将研究重心聚焦于山茶属植物。他充分利用中山大学和华南植物研究所丰富的山茶标本资源,走遍全国标本馆,仔细检阅中国所有馆藏的山茶科标本。不仅如此,他还前往川西等地进行实地标本采集,积累了海量珍贵资料。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1960年,张宏达在野外做植物生态考察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经过细致入微的研究,张宏达发现了一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的山茶科植物——猪血木。1963年,他首次提出这一学名,因其木材呈血红色而得名。

    由于其木材结构细致,适用于建筑用材,且主要在人类活动频繁的乡村分布,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造成其数量急剧减少。如今,猪血木群落只生长在广东阳春的鹅凰嶂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同样在广东阳春,张宏达还发现了一个山茶科的新属——圆籽荷属,并发表了新种——圆籽荷。该种植物也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种类。

    这些发现对于探究山茶科植物的系统演化、物种形成、地理分布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不仅丰富了植物分类学,更让世人意识到中国植物资源的独特价值。

    2

    订正普洱茶原产地为中国

    长期以来,普洱茶的原产地被误认为是印度阿萨姆地区,其真正的中国起源和独特植物学价值,一直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凭借在植物分类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对我国植物资源的深入了解,张宏达决心探寻普洱茶的真实起源地。

    20世纪80年代初,他先后奔赴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各个茶山区展开调研。他深入当地,与茶农亲切交流,广泛采集大量植物标本,并进行仔细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揭示出中国西南某些地区普洱茶独有的植物学和化学特性。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深入研究,张宏达得出明确结论:普洱茶的实际发源地并非印度阿萨姆,而是中国云南省的大叶茶树种植区域。他在《中国植物志》中对其进行了正式命名。这项学术成果,不仅纠正了国际茶学界长期以来的误解,更为中国茶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3

    命名可可茶

    在超过500种的茶科植物中,张宏达发现并为之命名超过200种。

    1981年,他发现并命名了一种新植物——毛叶茶,现称为可可茶。

    1983年到1987年,张宏达承担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项目《山茶植物的综合研究》。筛选优秀茶叶品种、开发饮用茶植物资源是该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研究期间,他将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山茶植物重点分布区采集到的上千号标本制成茶叶样品,进行化学成分测试和分析。

    研究发现,毛叶茶与其他饮用茶不同,其所含嘌呤类生物碱成分以可可碱为主,仅含微量咖啡碱。这种茶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神经衰弱患者、年老体弱者等人群都可以安心饮用。

    “就叫它可可茶吧。”根据毛叶茶富含可可碱的特点,张宏达的弟子叶创兴提议。这个充满温度的名字,很快引起了国际关注。美国、日本的企业纷纷寻求合作,希望开发这种健康新茶饮。

    在实验室里,上千份茶样经过严格测试。之后,苦茶、芳香茶等新品种相继被发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张宏达(左5)在可可茶栽培地考察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独我情怀寄树草”,从青春到白发,张宏达踏遍青山,只为寻找那些即将消失的绿色生命。今天,当我们品味普洱的醇厚、可可茶的清香时,请不要忘记,有一位科学家曾为这些绿色生命正名、守护。

    参考文献:

    [1]此生情怀寄树草:张宏达传[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5.

    [2]张宏达实验室[OL].中山大学官网,2024-10-28.

    [3]张宏达:仰观宇宙宏大,品味草木有情[OL].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信公众号,2024-11-1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7e91****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z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