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刘勃的《逆行的霸主》。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夫差决定北上,于是在鲁哀公七年夏天,吴王夫差和鲁哀公在鄫地(在今山东枣庄)见了一次面。实际上这次盟会不只他们两个国家,实际情况应该是夫差召集鲁国和其他一些山东小国结盟,让它们都认自己做盟主。
夫差是掐准了时机的,两年前齐景公去世,齐国内斗非常激烈,正好吴国可以取代齐国东方领袖的地位。
当然,尊谁为盟主,就得给盟主交加盟费,这是国际惯例。
吴国向鲁国索要“百牢”。牛羊猪各一,叫太牢;百牢,就是牛羊猪各一百头。
可你要知道,按礼制规定,即便是天子也只有十二牢,现在夫差一开口就要百牢,明显是狮子大张口。
所以鲁国的外交官子服景伯回应说:“先王从未有过这个规矩。”吴国人的回应是:“宋国人款待我们吴王,就奉上了百牢,鲁国不能比宋国少,再说,当初鲁国款待晋国大夫,超过十牢,给吴王百牢,有什么不可以呢?”
很显然,夫差是有备而来,做过功课的。而且《左传》还补充了一个重要信息,就是夫差的北上路线。他不是从江南出发,然后径直北上,而是先折向西,打服了宋国,再折而向东到鲁地来的。
夫差不是要找某一个国家结盟而是要建立吴国主导的东方新秩序。
子服景伯说了一堆,大意是当年晋国贵族享受超标待遇,是因为他不懂礼,现在你不能跟坏的学,但你要实在不讲礼,我也由得你。
吴国人一听,那就由我喽!
子服景伯发了一通感慨:“吴国快灭亡了,因为它无视天意,背离了根本。但是,不满足它的要求,它会把神经病发泄到我身上。”当然感慨归感慨,鲁国最后还是乖乖献给了吴国百牢。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子服景伯简直是预言家啊,这么早就预见到吴国的灭亡了。这就要说到《左传》的作者了。《左传》的作者,按照传统说法是和孔子同时代的人,所以《左传》写到最后,实际上已经是在写当代史。不管作者是不是左丘明,他和孔子门下关系密切,是没有疑问的。而如果你读过《论语》的话,就应该知道,子服景伯也和孔子师徒关系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论语》里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叫公伯寮的人在季氏那里说子路的坏话,鲁国大夫子服景伯得知后立刻报告给孔子,而且明确告诉孔子,自己有很多种方法弄死这个公伯寮,只要孔子同意,他就立刻动手,但是孔子拒绝了,他觉得这种不义的事情不能做,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头,为了隐瞒这件事可能就得做更多不义的事情,最后可能自己就和公伯寮一个水平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子服景伯可以说是孔门在鲁国的重要保护人。既然《左传》的作者和子服景伯都和孔子师徒关系这么好,那么安排一些神准的预言由子服景伯来说,也很自然。
刚才我们说了,公伯寮是在季氏那里说子路的坏话,他为什么不在鲁国国君那里说子路的坏话呢?原因很简单,因为鲁国国君没有实权啊,这个时候鲁国的权力被三桓把持。这个三桓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其中季氏的势力最大,夫差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他收下百牢之后,他马上反应过来,不对啊。鲁国国君是来和我见面了,但鲁君是没有实权的,鲁国实权在季氏,季氏的当家人季康子怎么不来见我啊!于是夫差让太宰嚭去召唤季康子。这是一个贵族召唤另一个贵族,还是按礼法,讲对等。
太宰嚭也叫伯嚭,他祖上是晋国贵族,被更大的贵族排挤,于是他的爷爷伯州犁流亡到楚国,被任命为太宰,但后来被楚灵王所杀。就这还没完,后来伍子胥的仇人费无极坑害了一批楚国贵族,其中就有伯氏家族。伯嚭就这样逃到吴国,又被任命为太宰,因此他也被称为太宰嚭。
面对吴国的邀请,季康子还是无动于衷,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去了现场和吴国结盟了,以后不好给齐国交代,只要自己不去,将来回旋余地就大,可是吴国人脾气也不好,他也不敢就这么得罪夫差,所以他就派了一位能言善辩的鲁国官员代替自己去,这个人是谁呢?当然就是此时的鲁国首富,也是孔子最聪明,最能言善辩的学生子贡。
太宰嚭见到子贡后,对子贡说:“我们国君这么大老远来了,你们鲁国的季氏,一个大夫,门都不出,这是什么礼啊?”
子贡说:“我们的大夫不出门,哪里是按照什么礼呢?就是怕您啊。你吴国对待诸侯的态度,是不合礼的,不合礼,结果就不可预测。所以,我们国君已经来恭敬地听取您的命令,我们负责具体工作的不敢放下国家事务不管了。拿吴国的祖宗来说: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太伯,是讲礼的;第二代国家领导人仲雍,就把头发剪短身上刺了很多文身,日常赤身裸体的,难道是认为这是礼吗?这是要适应环境,是有原因的。”
我们看子贡这段话,乍一听是拍马屁,把吴国人的祖宗都搬出来了,可是暗含一个坑:仲雍是和野蛮人打交道,所以就不讲礼,我现在为什么不讲礼?因为我也是在和野蛮人打交道。太宰嚭和夫差在现场都没听明白,觉得子贡称述吴国的历史,确认了吴国和周王室的关系,算是极大尊重,也就没有坚持要季康子来,开开心心回家了。也不知道回到苏州之后,他们俩有没有回过味儿来。
不过孔子后来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批评了子贡,孔子说:“你端木赐很高明吗?我可没闲工夫说这些话。”
可以说,子贡这一搞,使得鲁国人对这次盟会有点精神胜利,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判,认为吴国好忽悠,不能拿自己怎么样。
《左传》当然也可能美化了子贡,但这次会盟之后,鲁国并未对吴国有足够的敬畏,是肯定的。一来,吴国君臣拼命想显得自己很懂礼,其实又并不真懂,简直是往鲁国这种老牌礼仪之邦的鄙视区里撞:二来,吴国军队大老远从长江以南赶到山东枣庄,状态也不可能保持得太好,鲁国人预判其再来一趟不容易,于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抓紧时间,吞并邾国。
子服景伯反对这件事,他说:“相比鲁国,吴国是大国,我们背弃和大国的盟约去发动战争,这是不讲信用:相比鲁国,邾国是小国,我们不尊重小国的权益去侵伐邾国,这是不讲仁义。
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他说了没用。鲁国掌实权的贵族显然认为,不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身边可以弄到的地盘吃干抹净,等到新霸主出现,可就什么都得不着了。
秋季,鲁国攻打邾国,邾国的大夫茅夷鸿去向夫差求救,夫差一看,刷存在感的机会终于来了,立即答应救援邾国。
鲁国负责外交的大夫是子服景伯,他本来就反对鲁国打邾国,结果现在把吴国的军队给招来了,说明他确实说的是对的,所以在季康子眼里,子服景伯当然就显得更加讨厌了。
眼看不得不以更屈辱的条件和吴国结盟,子服景伯又说:“当年楚国包围宋国,宋国断粮到吃小孩和死人的地步,都坚持没有和楚国人订立城下之盟。吴军轻装跑这么远,坚持不了多久,快回去了,我们就不能再坚持一会儿吗?”这等于是骂季康子为代表的鲁国执政团队全是软骨头,说领导的风凉话。
这么讨厌的人,季康子决定也坑他一把。结盟时,鲁国方面提出,把子服景伯送到吴国去当人质。夫差以为是赠品,就答应了。
但是,送人质这事讲究我给你一个你也给我一个,也就是所谓“交质”。鲁国人这时候再不要脸面,这个起码的对等条件还是要的,于是请吴国也送个人质。夫差一听,原来不是赠品啊,子服景伯我们也不要了,让他回家吧,所以,鲁国执政团队想坑子服景伯还没坑成。
经过这个环节,吴国人真的什么都不懂的印象,在鲁国上上下下难免又加深了。鲁国的文化优越感,倒是又刷了一遍。
这就是哀公八年(前487年)春天发生的事情,等到了夏天,夫差突然收到齐国的邀请函,让他一起去打鲁国,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下期节目要聊的内容。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接着聊。
本期书单:
1.《逆行的霸主》,刘勃著;
2.《错位的复仇》,刘勃著;
3.《左传》;
4.《国语》;
5.《史记》,司马迁著;
6.《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