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稀土被称为“万能之土”
“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
不仅是新材料制造的坚实基石
更是尖端国防科技研发
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从实验室里第一簇粉色晶体的
悄然生长
到推动稀土功能材料
走向产业化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唐瑜
扎根西北30余年
她在稀土配合物分子研究基础上
聚焦稀土材料创制及功能调控
推动稀土资源的
高值化应用研究中
找到了一生追求的
科研方向
也找到了科研报国的
创新之路
女科学家的“稀土梦”
“那天清晨,
我推开实验室的门,
瓶底开出的晶体
像花瓣一样舒展,
我突然理解了
什么是科研的馈赠。”
32年前
正是这抹意外绽放的“粉色奇迹”
让彼时还是本科生的 唐瑜
第一次触摸到化学的浪漫
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主要的研究对象为配位化合物
对此深感兴趣的 唐瑜
在导师谭民裕和甘新民的指导下
开始系统学习稀土配位化学
1999年
在那个博士为数不多的年代
唐瑜在完成博士学业后
坚定地选择留校任教
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
以及稀土配位化学的研究工作
当时,手机与网络还不发达
查文献要搬资料室的
纸质影印版专著
晶体结构
还要一笔一画地用称量纸手绘
就是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
唐瑜把自己的时间
几乎全部留给了实验室
那些年,兰州大学城关校区化学楼
成了唐瑜
几十年如一日的科研“战地”
很长一段时间里
她都是回去最晚的那个人
时光不负耕耘人
唐瑜在自己深爱的稀土领域中
不断地学习、成长
如今,作为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
研究所所长、学科带头人
唐瑜带领团队
针对如何实现
稀土配合物功能材料的 精准合成
及在分子/原子水平精准调控功能
这一关键科学问题
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2022年
由唐瑜牵头申请的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稀土功能材料”获批
由她带头申请的 兰州大学
“稀土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也获批建设
20余年的坚守
唐瑜让稀土配位化学
在西北这片土地上
盛开出惊艳的花朵
“践行一名化学工作者的
责任和使命,
让我国从稀土大国走向稀土强国,
这是我心底的愿望!”
唐瑜说
让科研成果“能上书架
又能上货架”
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
唐瑜从来没有忽略
自己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的使命
而在学生眼里
唐瑜不仅是敬业的老师、
认真的科研者
更是一名益友
在唐瑜的课堂上
没有标准答案
只有不断裂变的 思维
和持续地教学相长
实验室里亦是如此
“可以和年轻的思想进行碰撞,
说不定课堂的讨论
就会变成下一篇论文的起点。”
在唐瑜看来
科研的另一重要意义
在于培养人才
“要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点,
帮助他们发现身上的长处,
这比带着他们做实验更有价值。”
唐瑜记得,2014年
一名叫史安也的同学
在课后给她写了封信
信中说
唐瑜在课上提到的
原电池前沿研究内容启发了他
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
“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催化。
既要传道授业,
又要点燃火种。”
唐瑜说
那一刻
她很欣慰
“既能上书架,
又能上货架”
是每位科研人的梦想
对唐瑜而言也不例外
对于长期扎根西北的她来说
如何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善用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
让科技创新的种子
在企业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是她长久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唐瑜及团队
在丰厚的基础研究成果基础上
与企业开展了科学研究
人才培养以及成果转化等深度合作
2024年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发榜”的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发出
3项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研发需求
最终,唐瑜带领团队
成功中榜项目之一
从在实验室里苦心追索
立身科研报国
到三尺讲台上
启迪学生的智慧
再到让实验“走”出实验室
“跃”上生产
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西部的广袤大地上
唐瑜完成了一位女科学家的自我绽放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编辑/刘斌
审签/王慧莹
监制/乔虹
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