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早勤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未来讲堂之宋词诵读与赏析(83)——范成大《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15 15:23:50   浏览次数:6  发布人:18de****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习近平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词作者: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赏析范成大(公元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进士,曾任徽州司户参军、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官至吏部尚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词作者: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茧。

    赏析

    范成大(公元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进士,曾任徽州司户参军、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晚年退居故乡石湖。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范成大逝世,享年六十八岁,谥号“文穆”。

    范成大以诗名著称,其诗浅近平易,题材广泛,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诗作成就最高,同陆游、杨万里、尤袤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今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等著作传世。

    《蝶恋花》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正体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本名《鹊踏枝》,源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鹊踏枝》被改为《蝶恋花》,有人认为始于南唐李煜的《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此词牌多抒写悲愁离绪,有的也摹写山水风光。此调另有《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多种别名。

    这首词为范成大隐居苏州石湖时所作,描写了苏州的风物景观,清新自然,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田园风景画,起笔先以黄绿色为基,渲染田间春景:春天来了,池水新涨,池边的芳草随风舞起,池中的小鹅摇摆着游动,习习微风中,鲜活的生机铺满整片堤岸。词人继续勾勒,画出自身所在。“画舫”,即彩船。“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词人身在彩船上,这艘船正随着曲曲折折的河水缓缓行驶。“横塘”在苏州胥门外。塔即指虎丘云岩寺塔。词人远远看着觉得塔很近,可是画舫总也行驶不到它的跟前,人与塔之间的距离就好像自己乘舟初行时那样远,这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词人并不急于赶到塔边,所以对远近并不在意,此时更使他喜悦的倒是一路行进的过程,江南水乡景致令他怡然忘忧。

    词的下片写田园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江南水乡,春日尚有余寒,天气转暖的时间稍晚,所以春季的一切农事活动开始得也稍晚。谷雨时节,村庄各处刚刚结束忙碌的春耕,春天的麦穗缀满山岗,一望无际。桑叶同样多产,自然价格便宜。“看看”,即将之意,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情绪。整首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词人笔下的麦穗、桑叶仿佛都有生命力一般,在读者脑海中随着词人的画笔而摆动,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这首词清新自然,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都流露着词人对水乡田园的喜爱之情,美景深情,读之令人陶醉。

    撰稿:江合友

    诵读赏析:刘晓翠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8de****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z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