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2024年12月22日,由中国卒中学会主办的第十期卒中新语学术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会上,多位神经科学领域专家就卒中诊疗前沿进展和临床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每年有220万人因脑卒中致残,平均每10秒就有1人初发或复发脑卒中,平均每28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离世。脑卒中防治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王拥军在会上作《脑血管病的脑细胞保护治疗:现状和未来》报告
2024年12月初,由先声药业与宁丹新药合作研发的卒中创新药先必新舌下片(依达拉奉右莰醇舌下片)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分享了该创新药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研发历程,他表示:“过去有1000多种不同靶点的脑保护药进入临床研究,但单一靶点的脑保护剂研究基本都失败了。美国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提出多靶点保护的理念,由二到三个靶点一起保护脑细胞,先必新注射液和舌下片的成功研发验证了这一理念,这也是医工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朱东亚在会上作《从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看脑细胞保护药物临床转化》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朱东亚教授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靶点治疗药物,应同时针对兴奋毒性、氧化/硝化应激和免疫炎症等多条病理通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樊东升在会上作《TASTE-SL研究解读——新剂型优化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管理》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介绍,缺血性脑卒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樊东升说,对脑细胞的保护越早越好,急性期尤其关键,急性期持续时长通常为2周左右,但我国医疗实际情况为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不足14天,很多患者往往无法实现在医院的足疗程治疗,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创新实践解决临床问题,为患者提供不住院也可以治疗的更灵活便捷的用药选择。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刘丽萍在会上作《CSA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解读》报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副主任、神经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丽萍认为,在缺血性卒中的脑细胞保护层面,应加强对潜在新靶点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化,她呼吁开展更多从单靶点到多靶点的深入研究。
会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安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强教授共同回顾了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领域2024年的开放课题,并发布2025年开放课题,邀请国内外科研人员、临床医生共同为推进神经疾病的精准诊疗和创新药物研究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谢文博
编辑:张昊华
审核: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