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早勤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深刻领悟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23 15:50:37   浏览次数:1  发布人:93b2****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深刻领悟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课题组成员 王琳 杨玲 聂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使命、大智慧、大情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内涵丰富、体系完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脱贫攻坚战提供科学指导和


    深刻领悟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核心要义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课题组成员 王琳 杨玲 聂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大使命、大智慧、大情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内涵丰富、体系完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脱贫攻坚战提供科学指导和行动纲领,其核心要义可从以下八个方面系统学习和深刻领悟。

    1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和组织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党中央先后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决定,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工作局面。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督战。脱贫攻坚期间,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连续5年审定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结果,连续7年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脱贫攻坚,始终将减贫放在突出位置。二是中央统筹。中央从大局出发,对脱贫攻坚谋篇布局,从整体出发协调脱贫攻坚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全国性共性问题,对地方攻坚统一指导。三是省负总责。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压实脱贫攻坚责任。四是市县抓落实。市县是脱贫攻坚政策的主要落实主体,负责抓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五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

    坚持人民立场,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 ”彰显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根本立场。 其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黄土高原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都遍布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为建成“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目标不断努力。 其二,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20多个贫困村,考察贫困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程度,倾听贫困群众意见,了解贫困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求,解决贫困群众住房、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就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其三,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的重要尺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收入显著提高,衣食住行全面升级,社会保障网织牢织密,脱贫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向前迈进 了一大步。

    3

    坚持制度优势,构建减贫“四梁八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 ”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全面构建起脱贫攻坚“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 一是实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始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汇聚起磅礴的攻坚合力。 二是实施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 强化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是实施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 围绕脱贫攻坚出台多个配套文件,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 四是实施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 注重持之以恒的资金与人力投入,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累计选派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干部。 五是实施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 建立健全贫困治理工作体制与责任机制,完善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 六是实施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 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形成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与“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七是实施多渠道、全 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严把退出关,让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4

    坚持精准扶贫,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实现扶贫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强调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坚持科学精准,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等“五个问题”,建立由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稳定脱贫等组成的扶贫工作体系。另一方面,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将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支持和引导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累计建成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增强贫困群体的致富能力。在分类帮扶中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打开发展的新思路、新视野、新观念,提升发展能力。

    5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发挥贫困地区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鼓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增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才能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一方面,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既要扶智,发展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培训,宣传自强不息、奋斗脱贫的先进典型,才能增强参与发展、共享发展、自主发展的能力; 又要注重扶志,帮助脱贫群众拔掉思想意识上的“穷根子”,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才能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增强“造血”能力。 另一方面,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 “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摆脱贫困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业、社会的事业,更是贫困群众自己的事,只有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6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减贫各方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 必须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第一,强化专项扶贫力度。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帮助贫困地区和群众摆脱贫困。 第二,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 东部9个省份、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份、573个贫困县开展帮扶,将优质人才、资金、技术向贫困地区输入。 第三,积极开展定点扶贫。 307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累计投入427.6亿元,帮助引进各类 资金1066.4亿元。 第四,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 12.7万家民营企业以产业、就业、公益、智力扶贫为主要帮扶形式帮扶13.91万个村(其中贫困村7.32万个)、1803.85万贫困人口。

    7

    坚持求真务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必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减贫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一方面,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突出实的导向、严的规矩是脱贫攻坚的显著特征。另一方面,坚持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坚持真扶贫,真正落实各项政策。做到项目安排精准落实,完善资金使用管理,加大惩治力度,动态管理贫困群众,强化支持保障体系。坚持扶真贫,精准识别、科学帮扶。从严从实、科学精准地识别贫困,瞄准特定贫困群众,制定切实有效的帮扶计划,真正实现扶真贫。坚持脱真贫,让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采取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效率,加强考核监督与作风建设,确保脱贫成效精准。

    8

    坚持全球视野,共建没有贫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 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展现了有影响力的大国担当。 一方面,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 中国通过对外援助、项目合作、技术扩散、智库交流等形式,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已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派遣60多万人员,4000亿元资金; 先后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通过举办减贫援外培训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援建形式多样的减贫合作项目,加强国际减贫交流合作。 另一方面,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中国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也在着眼于世界贫困治理,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积极承担全球减贫责任,创新性地提出构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贫困治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王琳系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杨玲系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综合处副处长;聂琪系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综合处干部)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4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93b2****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zaoq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