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2日傍晚,备受瞩目的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重磅揭晓。Katalin Karikó博士和Drew Weissman博士共同获得这一奖项,获奖理由为“通过核苷碱基修饰,使开发出有效的抗新冠mRNA疫苗成为可能”。
两人曾共同获得2022年医学界最富盛名的有“诺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以及2022年的科学突破奖。时隔仅一年,诺奖花落mRNA领域也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此前就有不少科学家预测,mRNA生物技术一定会摘得诺奖,但具体是哪一年得奖很难预测。还有科学家认为,mRNA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可能性更大。
Katalin Karikó是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公司的科学家,Drew Weissman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疫苗研究教授。两人合作开发的mRNA技术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新冠核酸疫苗提供了基础。
这种技术在2005年被首次发现时并未引起业内的重视,但自新冠疫情以来,成为了极具应用前景的热门生物技术之一,为未来疫苗和治疗包括 HIV、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带来了广阔前景。
目前,包括美国疫苗厂商Moderna与德国疫苗厂商BioNTech在内的mRNA领域头部企业都在投入mRNA新型疫苗的研发,希望到2030年为过去无法治疗的癌症、心脏病等疾病领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对mRNA的研究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了,涉及世界各地不同的科学家群体。此前,关于谁应该凭借mRNA获得诺贝尔奖仍然存在争论。
去年,《自然》杂志曾在一篇介绍mRNA疫苗光环背后历史的长文中写道,除了Karikó和Weissman的名字之外,还囊括了美国加州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Robert Malone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发育生物学家Paul Krieg教授、哈佛大学发育生物学家Douglas Melton教授、生物化学家Philip Felgner教授等在内的十多名科学家。
Robert Malone认为,自己应该被视为mRNA技术的第一个发现者。早在1987年,Malone就将mRNA链和脂滴混合,使人体细胞吸收了mRNA,并开始用其合成蛋白。1988年,Malone在笔记中写道:“如果细胞能够用被地送到其内部的mRNA合成蛋白,RNA就能成为一种药物。”而今天的很多包括新冠疫苗中所使用的mRNA技术,都是在Malone研究后多年才被发明的。
BioNTech的联合创始人吴沙忻(Ugur Sahin)曾形象地将mRNA疫苗开发人员比作人体免疫系统的工程师,就像苹果工程师基于强大的计算平台开发iPhone手机软件程序那样。借助mRNA平台,未来能够为大部分疾病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包括修复受损或患病的细胞。
Moderna的首席医疗官保罗·伯顿(Paul Burton)也表示,十年后,人们将有望真正可以识别疾病遗传的原因,而且能够相对简单地去编辑这些遗传基因,并使用基于mRNA的技术修复它。
“届时,机器学习算法会识别出这些突变中的哪些导致了癌症的生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会了解这些突变编码的异常蛋白质的哪些部分最有可能触发免疫反应。”他说道,“这样我们就能够制造出最有希望的mRNA抗原,并将其开发成为个性化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