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自今天(9月1日)起施行。第一财经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国家将在青藏高原实施多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并从严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统筹布局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平台。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以防控青藏高原生态风险、保障生态安全为目标,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其他三部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一起,成为“1+N+4”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藏高原包括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以及四川、云南、甘肃和新疆等4省区的部分地区,总面积约258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超过4000米,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状况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供应、气候系统稳定和碳收支平衡,在我国乃至世界生态安全中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占青藏高原约一半面积的西藏,成为保护高原生态的重要主体。第一财经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了解到,多年来,西藏一直是世界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地区之一。《2021年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现有森林1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2.31%,已记录的野生植物有9600多种。但同时,西藏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仍比较脆弱、承载力低下。
9月1日,西藏雅尼国家湿地公园,水波荡漾、草木葱茏。摄影/章轲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介绍,当前,青藏高原仍然面临极端气候增多、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生物多样性退化等挑战,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依据《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编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生态修复等工程;青藏高原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本行政区域组织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等相关专项规划。实施高原山地以及农田风沙地带、河岸地带、生态防护带等重点治理工程。
巩固提升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同时,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文化、特色农牧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等区域特色生态产业。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统筹布局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充分运用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与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技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中的支撑作用。
9月1日,西藏林芝一间植物干细胞培养室内,技术人员正在观察愈伤组织细胞,该研发项目将助力喜马拉雅地区珍稀植物资源保护并实现可持续性地开发应用。摄影/章轲
农业农村部日前表示,在主要草原牧区省份选择15个县(包括青海省共和县、泽库县),重点支持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优良种畜和饲草种子扩繁基地以及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等公益性、关键薄弱环节建设,改善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期限为2022-2025年。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明确,国家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提供支持,实行有利于节水、节能、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金融、税收政策,鼓励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
对青藏高原最大最好的保护,就是把人类活动限定在生态环境容许的范围内。第一财经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该部近日已明确要求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甘肃、云南等生态环境部门,从严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健全生态风险防控体系。
生态环境部同时要求相关地方环境部门,会同或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监测、气候变化及其综合影响的监测、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的监测与风险评估等,严控不符合生态保护管控要求的采砂、采矿活动。严格依法查处相关违法行为,确保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落实到位。